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上周,我去一所沒有上下課鈴的高中聽了一節英語課。這個學校根本用不著鈴聲:每個學生都會準時出現在教室,并持續專注于課堂,直到最后一分鐘,沒有人會提早整理書包或等在門口。
這所高中名叫San Luis Obispo ClassicalAcademy(SLOCA),位于加利福尼亞中部,是一所致力于培養“獨立人格”和“熱愛學習之心”的私立學校。
即使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公立學校的老師,我吃驚地發現,這樣的課堂氛圍與這個片區域其他公立學校的相比,存在不可忽略的差別。現在,我的女兒正在SLOCA的學前課程就讀,今年是第二年。
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里,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作為輔導員,亦或是老師,我都沒離開過公立學校。我和我所有的好朋友一樣,把自己奉獻給了公立學校。甚至,我會膚淺地厭惡一些本地(私立的)天主教會學校的精英姿態和它們所謂的招生手段。
然而,就在我女兒即將開始她K-12(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之旅時,我和妻子竟開始傾向于這個只有322個學生的小規模私立學校。原因只有一個:這里的孩子對他們的個性深感自豪,并承認自己熱愛學習。
現在,我四歲的女兒也是如此。而且我還發現,隨著她和她的小伙伴們——那些其他自愿“買進”這所學校、具有同等學習熱情的人一起主動投入學習,她得到的樂趣程指數上升。
對于我來說,這樣的狀態可以出現在研究生院、棒球訓練,或是在電視上看橄欖球賽——事實上,任何事情。而對于我的女兒來說,這樣的樂趣在她學習獨立人格,背誦詩歌,和“做人”的過程中孕育而生了。
通過這次考察,我被SLOCA學生的主動投入課堂的程度折服,雖然人數只有32人,和附近典型公立學校幾乎沒有可比性。在90分鐘的課堂里,沒有打斷,沒有人打哈欠,沒有人使用手機。一共15名學生,從10年級到12年級不等。所有人在上課前五分鐘內全部順利通過作業檢查,并在沒有老師要求的情況下,將筆和筆記本準備好放在面前。
當我仔細去聽他們之間的交流時,我進一步證實了他們確實是投入其中的。當其中一個孩子就歷史素材開了一個玩笑時,全場都大笑了起來。
我還發現了一個我未曾見識或耳聞的習俗:他們會聽到發言者的精彩回答時,一起輕輕敲擊桌板來表達贊許。此外,每一個孩子都至少回答了兩次老師提出的問題。除了上述細節,教室里一點兒也沒有吵鬧和雜音,講課一次都沒有收到干擾。
另外,我還驚訝的發現性別界線和年齡差距好似無處可尋。在那90分鐘的授課過程中,他們看起來就像是一幫老朋友,因為熱愛學習而連結在一起。
老師當天授課的內容是神圣羅馬帝國。他對此了如指掌,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每個問題他都能回答到位,并且毫不遲疑;
二,我不僅能聽清他說的每一個字,還能聽出他通過音調、音量變化想要傳達的信息。
她不需要擔心孩子們聽不見而用喊的,也不需要顧慮打斷而講得飛快。她可以處理好特定詞義的傳達來強調它們微妙的含義,可以講出讓大家捧腹的笑話。聽課的時候,我開始做白日夢:如果我有這樣的機會,我會考慮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
公立學校的“酷”是散漫,私立學校的“酷”是“愛學習”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同時在考察另一個課堂。這個課堂在一個825人的公立高中,正是我教書的地方。
在課堂上,這位教師的熱情顯而易見,他的教案毫無瑕疵,是深思熟慮后的產物。但是,我卻看不明白他是否對自己教的東西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為他在20分鐘內被打斷了20次:有人在削鉛筆,有人揉弄紙袋扔來扔去,一些無關緊要的笑話開始了閑談,一個遲到的學生臉上掛著得意的笑漫步進了教室,一個孩子在給同學喂酸奶喝,一個班上的“小丑”在窗口隨意亂晃,還有不斷有人要求要拉下百葉窗……這位老師可能會尷尬地覺得沒人在聽課,因此分心了。
在過去的半個小時里,我一直都在思考我要怎么教這個班級,而不是我要教什么。
我了解大部分在公立學校的學生并不是壞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舉止是粗魯的。他們只是默認狀態下要表現得“酷”,用他們的話來說,內心沒有對學習沒有“stoked”或“pumped”得飽滿動力。
在這件事上,不是班級管理得問題。老師可以禁止食物和手機,但是課堂上的笑話,坐立不安的躁動情緒還是會使他們分心。無論老師怎么煞費苦心去提醒他們合理的削筆時間,這里始終會有要扮酷的文化,散漫的作風。
SLOCA每年每位學生的費用在3000美元到7000美元之間,比美國西部私校平均學費(根據相關統計,平均是29000美元)低了好幾千美元。
根據學校的數據,SLOCA還少量發放每年50000美金的助學金,同時提供大約52000美金的學費折扣。即使是這樣,SLOCA的學費對于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可能還是太高了。
但是,我并不認為是入學費用的高門檻使SLOCA成為如此特別的地方,因為我發現我的公立校學生和同齡的私校學生之間的最大差別與富裕程度和天資沒什么關系(即使有影響,在我看來也不明顯,甚至毫不相關)。
和他們的公立校同齡人一樣,這些在SLOCA讀書的孩子身穿牛仔褲和連帽衫,哪里也看不出來會是個天才。事實上,其中有一個以前還是我在公校的學生,他現在部分時間還在公校上課(后文會繼續介紹他)。他們之間的最大差別在于,在SLOCA,個人的學習投入才是“酷”的,所以任何對這個追求的打斷的干擾將會惹怒每一個人,不僅僅是老師。
總的來說,在公立學校的青少年不會想“買進”像在SLOCA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去,但他們有理由:沒什么好“買”的。
在他們的受教育過程中他們很難去做自己的個人選擇,因為無論他們是否想要去學校,他們都有義務坐在教室。和許多州一樣,加州的法律明確阻止學校要求父母付任何費用。在這個機構里,一位英文老師想要讓家長[微博]給孩子買便宜的話劇票,但竟然被招生辦阻止了。
除了納稅人的錢,學校一切從課外活動到教材的補貼都是從募款人員那里拿到的,但是學校卻不能要求作為實際受惠人的學生參與到募款中去。我完全理解并且支持這些條條框框背后的正當理由,比如從利益沖突的層面來說,又尤其是從維護平等的角度來看。
然而,對于我來說,這不可以用來抵消意想不到的失敗后果。難道當孩子沒有義務,便不花時間投入任何團隊項目時,他們就可以在校耍酷了嗎?與此同時,SLOCA的學生聲稱他們想要的學術經歷在主流教育機構里沒法實現。
SLOCA有一些規模較小的運動校隊,也會組織一些舞會,卻沒有體操房,游泳池和其他一些公立學校盡享的便利設施。然而,這并不影響學生們對學校的熱愛。白天的時候,因為學校有規定在校期間禁止手機,他們自愿放棄個人電子設備,也因此杜絕了那些親密的閑談。他們的老師說:“沒有孩子會去約會,”因為“這樣他們會(在這里)顯得很怪異。”
而且,有這樣一所以推崇創新教育方法為理念,以培養對學習的熱愛為奠基石的獨立學校,而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那里并付出學費,那么家長其實公開投資了一個特定的課程或是教育系統。
他們不是因為地理位置或是高級的便利設施而為孩子選擇了這所學校,從而接受了“股東”這個的名頭。SLOCA的校園在硬件設施上完全沒有優勢,與周邊公立校比差得遠了:SLOCA的校園是建造在一個臨時租借荒廢多年的小學校舍上。實際上,當地政府正想要收回這些教學樓來建造一個新的公立小學,專門招收學術能力超前的學生。而這就意味著SLOCA要搬地方了。但這依然無法阻止家長繼續為學校出錢出力。
“購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在另一個公立學校教AP英語時,曾經注意到過類似的“購買”現象。根據規定,任何人都可以來這所學校上課,要求僅僅是,他只需找到他從前的一位老師,讓老師擔保他的學習資格,然后上交老師的簽名即可。
這個簡單的發起簽名認證的舉動,足以體現“買進”的思想:在報道的第一天,每一位學生都完成了一個看似小卻有重要意義的行動,這體現了他們是被選拔出來參加這次課程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公里學校學生是在意自己的教育的,至少一定程度上是上心的。
我曾經是他們之中的一員。作為一個在南加州上公立學校的青少年,我常身穿一件寫著“永不相信政府”T恤,并輕輕松松地考出中等的成績。快到畢業的時候,我爸告訴我他認為他沒有必要再投資我的大學學費,因為學術顯然不是我的優先選擇。
于是,我開始擦桌子,攢起上大學的費用。一旦當我自己是付學費的那個人時,若是有課程被取消了,我感到的不是解脫,而是憤怒。經常性地,我開始計算每小時會花掉我多少錢,我的成績也開始直線上升。
如今,除了我對那些全情投入教育的孩子的興趣,我希望我對公立學校的學生的同感和信念是顯而易見的。我并沒有想要顯得好爭好斗,但我實在覺得很諷刺:很多不贊成私校的人竟是在私校工作的。
整整20年,我從容不迫地把自己完全投入在了公立學校的孩子身上,給他們上課,輔導,還為推動支持那些缺少關注的孩子。
其實,準確的說,我選擇在公立校教書是出于對那些覺得自己是被逼來學校孩子的憐憫,出于對那些和當年的我如此相像孩子的同情。
我用自己的錢去提供社團組織的建議,輔導那些在英語學課上困難的同學,幫助學生進行大學申請,并且有時候會幫助那些不確定自己是否吃得上完全的孩子。每一天,就算我被數以萬計的利益和干擾包圍,我仍舊努力工作,力求讓他們能自愿來完成本是強制要求的學業。
當然我需要說明,在我表達對公立學校的擔憂時,我并不在討論學生個人。每一個學生都是我關懷,尊敬和支持的對象。公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非常棒的,有些是極其出色的學生。我也不在議論任何一位老師或是一個班級。
畢竟,統計顯示,公立學校的老師相比之下擁有更多的課堂教學經驗和資格條件。在我看來,公立校的老師和私校的同仁是一樣優秀的,不然就是更優秀。然而,我擔心的是公立學校的整體素質。
在我見過的這些學校里,我擔憂它們其中投入度的缺乏和學習的強制性。所以我在考慮自己的女兒時,我選擇多投資一點,保證她可以進入到一個更認同的,甚至是令人感到欽佩的環境中去,找到那種與生俱來的對知識的向往感覺。
我相信這一個私立學校會助她成功,因為它由有著相同理念的家長共同創建。畢竟,諸多研究都證實了家長和老師長期以來的看法:一個學生的習慣和理念很大程度上受他或她朋友的影響。
像SLOCA這樣的學校,只有它們的學生和家長樂意“買進”,才可能實現這么不錯的學習氛圍。由學生和家長組成的這個關鍵群體是創建這樣一個學習環境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不幸的是,在當今的公立校里,正是缺少了這些人。而且當一切既是自由又是強制的時候,這個理想就不現實。
當然,以上我所有的言論都是以一個家長和一名老師的角度去說的。所以,現在讓我們來聽聽一個學生到底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公平的教育,或優質的教育
那名先前提到的在SLOCA選了幾門課的學生,現在還在參加部分公立校課程,我最近和他聊了聊。作為一名11年級GPA3.4的學生,他只上少數honorscourses(提高課程)。
這位同學說,盡管他很喜歡他公立校的同齡人和老師,也喜歡在在校隊踢足球,他更加喜歡私校的課堂。“在SLOCA,同學們真的很想學,他們很想要專注下來,”他告訴我。“在公立校時,一些同學不這樣,很多時候這很掃興。然后,老師就會需要把注意力都放在這些同學的身上。”
當我問他,假設SLOCA的教室里放進了10個游離不專注的學生會發生什么的時候,他又用了“掃興”這個詞。而在我問他覺得公立學校該怎么解決這些影響課堂秩序的很“酷”的孩子時,這個詞又出現了:“這事你沒辦法解決的。你只能讓他們離開教室,不過你沒有權利這么做。誰又能決定是誰在掃誰的興呢?
他是對的,沒有人可以決定是誰在掃誰的興。作為納稅人和公民,美國人是被賦予去追求自己的快樂的權利的,無論是涉及體育競技,宗教信仰,還是房地產,等等。而對于我的家庭來說,我們的選擇追求的是一個教育環境。
盡管我們不是每月勒緊褲腰帶省出來600美元繳學費的乞憐者,我們也沒有像一些弱勢家庭那樣犧牲自己,我們更沒有為了給女兒爭取一個不公平的優勢而揮霍了我們的收入。我們只是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也意味著我們住在普通的學生公寓樓里。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認同我的想法的。Vox的編輯MatthewYglesias認為國家應該問私立學校收更多稅,因為“最理想的情況下,私立學校就是一個私人的消費品,就想給你的孩子買了一件昂貴的衣服。”
Gawker的作者JohnCook主張私立學校應該被認作非法的。
一個私立學校的孩子的父親近日在ABC.com上發表了一篇“給私校家長的懇請書”,其中寫到:“在免費的條件下獲得最好的教育……這在太多個層面都做得糟透了。”
除此之外,至少70000個人在臉書上給Slate的資深編輯AllisonBenedikt寫的反抗私立學校的“宣言”點了贊。這片宣言里講到:“如果你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那么你就是“一個壞人……在破壞我們國家最基本的機制之一。”
公立學校拿到了我納的稅,我終生的雇傭和幾乎我的一切。讓我的女兒,就這一個學生,脫離這個體制應該是微不足道的一個擔憂。而在一個更加抽象的層面來講,以上所引的批判言論都沒有承認我在公立學校中看到的累贅至極、幾乎是頑疾的本質:
它會偶爾孤立開那些熱愛學習的孩子,讓她們受到“酷”孩子的嘲弄,并最終在強壓下隨波逐流——無論她以前是多么自愿地背誦莎士比亞地作品。
我期盼著女兒成為的那樣一個學生,卻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將公立學校轉變成一個覺得學習很“酷”的環境。
當然,這些私立學校的批判者有自由權利去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Benedikt承認自己過度批判,但她說她“對公立學校有強烈好感”的一個原因是,一些青少年喜歡讀沃爾特·惠特曼(WaltWhitman)書時,另一些會在籃球賽前喝個爛醉……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樣的,都很不錯。”
但我希望我的女兒懷揣自己的學術志向踏入校園,所以她應該去一個不會因此而需要對抗來自別的同學的謾罵的環境。她應該有機會和大腦清醒、理念相同的孩子們一起讀Whitman的書。他們都懂,知道自己是為了什么而“買進”。
又一年申請季來臨,最近不少家長前來咨詢小編:“你覺得深圳哪些國際學校比較靠前?哪些學校的升學比較好?有排名嗎?” 雖然深圳國際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依舊沒有...
秋風秋雨入秋涼,又見秋山秋葉黃。在這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一個現代化、國際化、多元文化的城市。 作為地產界的龍頭企業,萬科集團涉足教育行業已有20余年。所開設的第一所...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個人生活在好的環境中,會收到好的影響,生活在不好的環境中,就會受到消極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尤其對于沒有獨立思考和判...
截止2023年,統計上海國際學校數量149+所,是目前國內國際學校數量最多的城市。其中包括民辦國際學校、國際部和外國人員子女學校。其中,民辦學校是公辦學校國際部的7倍,外籍人員...
北京海嘉雙語學校 學校成立于2006年,提供從幼兒園2歲至高中12年級的一貫制雙語教育。采用沉浸式的雙語教學,發展學生的雙語能力、與批判性思維。 學校名謂“海嘉”...
老牌國際學校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國際教育領域具有較長歷史的學校,這些學校在全球范圍內享有良好的聲譽和影響力。它們通常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的師資力量,致力于為學生提供...
2024-07-31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0
2024-05-10
2024-12-23
2024-12-23
2024-08-05
2024-07-31
2024-07-31
2024-05-19
2024-05-18
2024-05-18
報名咨詢電話:400-805-3685
國際學校擇校網